[原创](诗歌评论)挖掘名人对爱情诗歌信仰中的四种境界 作者:爱月 时间:2008-3-10 周一, 上午9:28 挖掘名人对爱情诗歌信仰中的四种境界 泰戈尔: 第一种境界 诗人,追求精神信仰同时也追求爱的信仰。对爱情的坚贞、升华、从泰戈尔的第一个境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里已经洞穿人性的无奈让我想起佛教中的术语”七苦八苦“中的“求不得苦”人生爱情意义何在?何处能有我们人类想要的爱情?从泰戈尔这首诗歌当中来找答案吧!可是似乎不见答案;只见一股酸楚和沧桑。那么为什么这首诗能流传各大网站和被众多朋友流传至今呢?首先不用看诗歌的格式,因为此首诗歌的格式太平常不过;但是哲理性十足可以从中揭示其中的寓意!我们从诗歌中可以发现他对爱情的论点是站在哪个角度?以及其诗歌魅力所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我分析泰戈尔此首爱情诗歌的特点1、角度切在他爱的人却不爱他。2、视角是寻求爱情是心与心的距离也就是说距离产生美。3、问题是爱情能否经的住生与死的考验。4、以天地日月星辰与其爱情做比较和做参照物以及用灵动的树、鸟、飞鱼做铺衬增添艺术氛围。5、艺术观点如断臂的维纳斯缺憾的美。6、以一种苦难的姿态做以倾诉打动人心。所以说艺术大师的魅力在于用文字虚实中影射人间得不到的情感和遗憾、感染所有人,这种描绘体现过去和现在乃至将来做于人来说所有人对爱情的遗憾;正如一件好的艺术品不在于它是否有缺憾。人性本身就存在缺憾;所以对艺术我们不必要要求过于完美性!艺术的价值在于虚于实中感受真实,而这种艺术在于读者用心灵独立的审视!从各个角度去发现!从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发现无论是诗歌还是事物都可以影射人类的不足!亲情、爱情、友情皆如是,从非事物完美的体系中诞生更接近心灵的艺术品;大到宇宙小到自我本身的个体,人类没完美的东西;只是趋向一层完美的体系而。这是哲学对立面的问题,也是物种和思维深处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挖掘其本质;这样我们可以在立足点上写出更深度的诗出来!它们是闪光和美妙的;我们是它们的主人;赋予诗美感的缔造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亲爱的,如今,你就在我身边,我们却不能在阳光下相爱。 舒婷:第二种境界 中国国内女性诗人我们可以来看看舒婷(《致橡树》),从表面看似乎很含蓄你看不见诗人在说什么,初读只是当诗人在对橡树说话;但是当你把它拿出来当爱情诗歌读起来似乎更有味道!诗歌以物喻人借景生情以及诗人内心对爱的思考!爱是什么?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答案似乎在诗歌里 1、其意义在于不饰浮华的表象:爱情是根深叶茂不可以拿来炫耀的美!诗歌亦如此! 2、在她诗歌当中可以分析诗人需要的爱情要经的住考验,所爱的人一定是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以及一些炼狱。 3、舒婷把橡树想像成足下富饶土地,为此广褒的空间只允许占据两个人。所以土地亦如天堂般美好。 4、从词性构建来说舒婷在诗歌中用“不”否定前半部分语句打破和构建产生新的语句和氛围,这样构成新的诗歌语气突破空间。这是艺术大师写作上的创意。 5、从爱情来讲诗人可以把橡树想像成神,可以跨越超常态,这是一种物化以及升华的人性思维;抓不见、看不到、用一种真空性质构建新的诗歌艺术。用一种诚挚讴歌颂扬爱情的抒情方式。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仓央嘉措活佛:第三种境界 空门仓央嘉措活佛的诗歌(《见与不见》)中可见一种宁静和淡泊,我们可以用〈〈心经〉〉感悟它,“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中照见五蕴皆空”“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这个又体现禅宗观想,一切是静止不动的;只是我们的心在动!用哲学的对立面来觉察我们人性的思维,“色受想 行识”其性质本空,是我们尘劳的心独自添加妄念而!一切本不增不灭,静止如水,而人们总喜欢在这样的境界里扔石头罢了!人本性既空,幻灭无常大家增进意识来体会一下即罢!从仓央嘉措活佛的诗歌中体现爱情本是如此,此境界已非寻常,在静悟中才能体会的到写作方式!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活佛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叶芝:第四个境界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摘杜拉斯小说:--《情人》 当你老了,我们能否听见彼此心跳?或者依然爱那些苍老的皱纹?爱尔兰诗人叶芝那首写给他的至爱毛特岗的情诗——《当你老了》,此首诗歌在网络我看过几次。今天感觉应该写些文字来加深一步印象,了解诗歌美之所在。 1。真实 2。感动 3。穿越 4。温暖以及彻骨的冰凉和伤痛 5。不经雕饰的艺术美 6。透明7。情感跌宕 8。诗歌舒缓的节奏 。 首诗歌抓住主要突出特点,新与老对立的层面,立意新颖主题明确,首先构造一种忧郁氛围然后层层突破对灵魂进行拷问性捶击,让情人在苦难中了知爱情可以穿越了死亡和磨难,在忧伤中自救那些时间给予的磨难,在精美的文笔里感动你落泪的陈述。在隐痛中捉来阳光与河流,击退死亡苍老的前奏。在困惑以及拒绝残忍的时光中捏拿缥缈真实的情感,语气舒缓非抑扬的声调却控制和感动每个人的心。在爱情的信仰中似乎走进忘我的小溪,清澈绝冽凄楚动人大爱之美。语法上助词“的”虽然用的很多。但是却没破坏整体结构和效果,天然纯成不经雕饰,的确是成功之作。 《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2008/3/7 上午 10:50 常用笔名: 爱月 真实姓名:刘丽君 出生年月:70年代初 邮编/有效通联地址:163714 黑龙江省大庆市石油化工总厂厂办事务科.刘丽君 其他联系方式(QQ、E-mail、MSN):QQ353876638 1。雅虎邮箱:juneraiyue.1234@yahoo.com.cn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6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