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赋 作者:郭进艮 时间:2005-11-06 周日, 下午7:22 甲申岁末,接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潘安兴先生来函,嘱作盘龙城赋。有感盛情,翻书查史,秉灯夜续,卒成一篇以呈。 长江北岸,滠口南端,张公堤外,龙湖之畔,盘龙城在焉。此城号曰大武汉之根,三千五百载由商迄今,历战火几度,而旧貌犹存,列次南方古城之第一,华夏考古之奇珍。其城也,三面水转,一面山展;城呈方形,鹰嘴突显;夯筑城垣,外陡内缓;城壕阔深,削壁如剪。诚为金汤之固,铁崖之险。 遥想汤师北来,甲车轰隆,平原撼动;旌旗高扬,暗云乍笼;步伐嘈急,山岳栗悚;战鼓咚咚,发聩振聋;戈矛曜日,黄尘弥空。怒喝声可遏于行云,刀枪鸣而鬼神夜哭。大江汤汤,涛声郁郁。府河汩汩,默默而续。盛极人世,缚虎逐鹿。汉南四十余国,莫不俯伏。 盘龙一城,遂起于泰岳之势。城内驻兵,可左憾夷越之器,右慑羌戎之卫,前控荆蛮之地。 盘龙城内,曾为繁华地带,万贾之家。车水马龙,古屋乱鸦。楚男湘女,扛羊卖鲨,寻路问价,不觉日已西斜。王宫侯府,灯火彻夜,廊腰缦回,望断歌台舞榭。城东王子晨起,纵马持弓,路人避让,前引后拥,识者指曰:北门打猎去也。城南列队奏乐,民人夹道,旌旗林立,兵甲亮曜,或曰:班师还城也。城西忽闻骚动,喝斥声起,瞬间出城,直传百里,曰:奴隶潜遁也。城北锣声喧闹,嬉笑频传,吆喝声里,鼓掌愈欢,曰:耍杂伎也。更兼酒肆开张,暗香遂兴。铁铺铸剑,其声铮铮。土窑制陶,绝艺纷呈。作坊玉雕,妙趣横生。码头河道,舟楫纵横。潮浮潮退,穿梭航行。东达扬越,南下蛮荆,西登巴蜀,北抵王城。成汤之德,遂被于海内。 成汤而后,外丙袭称。太甲省罪,太戊重兴。几度中衰,复起盘庚。疲于祖甲,而亡于商纣,殷商一脉,自此不兴。何哉?以盘龙城之极盛,犹不能保以万世之春。赫赫英名,早随东海浮云。甲车百万,顿作南山灰烬。龙旌巨纛,犹然易手适彼。千古功业,何如长江逝水? 先祖创业,后人承之。乃惜毫厘,必较铢锱。业业兢兢,敢循皇穹好生之德,遂壮而巍。倘有怠懈,即始倾颓。而时人我行我素,懵懵而不知然也。 【评析】经考古工作者努力,距今约3500年的目前长江流域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朝早期城市——盘龙城遗址在武汉发掘后,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重视古迹保护开发利用,向各地发函征求辞赋。同晖学社副社长郭进艮忙中抽时,成《盘龙城赋》一篇。未亲抵实察,徒凭文字介绍而为赋篇,此与范希文作《岳阳楼记》相类。阅此赋,首先钦佩作者厚饶之才情,“以无为本,以有为功,立象以尽意”。其次,作者从巨处着意,细处敷彩,纵经横纬,谋篇布局,章句理晰,赋盘龙城以大体形象。再次,文章虚实相映,皮骨互存,情象并茂。作者不满足于介绍之导说,更运用大胆想象和艺术塑造,以电影蒙太奇手法,使古城起死回生,场面活现,宛如回放。尤其是对某一时间横切的盘龙城东南西北场景、车马工肆的动感描写,达到以少总多、尝鼎一脔的效果。此为本赋特点。最后,该赋的用韵亦是大胆的,平仄互叶,韵位参差,不囿古人所范,大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思想在。 总之,全篇以史时为线、点面为纪,拟绘抒情,虽非巨篇,亦觉辨丽可喜。 (陈志岁)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