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律

作者:李汝启

时间:2006-1-17 周二, 下午5:07

05年10月9日,水击三千诗弟偕柳州水村公不惮山深地僻荒村路陡来访小石源,遂邀游佛教南宗杨岐宗祖庭杨岐山普通寺,拜谒晚清维新干将、词坛领袖文廷式墓,下午又参观红色安源,感受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杜公诗:盘飨市远无兼味,中午招待唯自种园蔬自酿薯酒,水村公不以为陋,欣然颂诗美之,遂用其韵答。水村公,古君子流,听说丰城有贫不能自给寄寓敬老院的老诗人,常常周济,这次假赣赴皖,又专程前去看望。惜俗务缠身,不能同往,幸水击弟偕行,差可少慰。

答水村先生

学剑曾经羡远游,功名无份隐荒丘。

才思《老子》非常道,忽喜高人顾小楼。

市远劳宾唯土酿,山深悦耳解溪流。

拟随公就丰城路,却叹俗情难自由。

2005年10月9日星期天

附水村先生原玉

来向名山豁远眸,辋川高下建重楼。

诗人余事经纶展,老母含怡乐事稠。

泉引云间试芳冽,书陈橱内与贤俦。

开怀痛饮红薯酒,真个园蔬胜异馐。

和水村先生游杨岐诗

楚尾吴头古道场,空山钟鼓韵疑唐。

泣岐失向迷南北,变法无门哭莽苍。

渺渺宗风源有自,森森松槚将成行。

野花不管兴亡事,一度秋风一度黄。

2005年10月10日星期一

附水村先生原玉

开山人去溯前唐,龙虎回环荫此方。

游屐初来拭残碣,禅宗远绍到扶桑。

一堆荒草诗人墓,两列楹联云汉章。

寂寞关河身后事,松风满野又茫茫。

2005年10月9日星期天

偕梅诗弟(水击三千)陪柳州沙公(水村)再访红色安源

盛公祠①

楼起高台凤翼张,矿山相望正苍茫。

一时四海仪萍水,双轨百年接汉阳②。

朽落窗棂侵夜露,阴沉拱道暗时光。

风云散尽人何在?缝裂斑阶草木荒。

注:①盛公祠为欧式建筑,建于1889年,当时为萍乡矿局办公楼,后为德国工程师楼,1906年为纪念董事长盛宣怀更名为盛公祠,此后百年都作为中国实业救国的象征见证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历史,静静地伫立在安源山。共和后列为省保单位。但现在破败不堪,门窗朽烂、楼道摇晃、狐鼠出没,我们一行战战业业地感受这百年风雨沧桑。②萍乡矿当时为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是为汉阳铁厂供应优煤。

总平巷①

“咣当”②自吟谁解得,无穷叠韵叙炎凉。

掀开地底星星火,唤醒锤旗烈烈扬。

巷道幽幽深处老,风云浩浩此间长。

沧桑幻尽繁华落,歌舞楼台待散场③。

注:①总平巷是全国现在还在服役使用时间最久的煤矿井口,也是最早的现代矿山,见证了现代工业的历史,风风雨雨走过了一百多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萍乡路矿工人大罢工,秋收起义,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共和国领袖和将军,如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肖劲光、杨得志等等。②“咣当”,井下煤车与铁轨撞击声,当仄声。③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大型文艺会演也在这里举办。

纪念馆

形胜巍峨仿帝京①,四围松柏翠迎风。

壁间腾稿曾三易②,楼外辞题动九重③。

锤斧曾经偷地火,湘音意欲解民穷。

百年历史凝弹指,红色行旅客匆匆④。

注:①安源纪念馆外观仿北京人民大会堂。②馆徽曾为锤镰、后改为毛泽东头像、后又改锤镰,听说又有要改的说法。③馆名题字也多次更换,最后为邓小平题。④中央现提红色旅游。

2005年10月12日星期三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