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鹦07晋级赛]风流观音 作者:梦溪河 时间:2007-11-05 周一, 下午4:10 风流观音 文/梦溪河 观音菩萨,在人们的心目之中,都是美好、圣洁、救苦救难的化身。因此观音菩萨的塑像也大都是端庄、美丽、大方,尤如圣母般的安详。谁听说过观音菩萨与“风流”二字有什么关系? 而在我的家乡安岳县,就刚好有这么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因为塑像上的观音菩萨露臂袒胸,衣裙轻薄,翘着腿,赤着脚,与传统的观音菩萨形象截然不同,因此当地人常称其为风流观音。其实风流观音的原名叫紫竹观音,因塑像背后几棵栩栩如生的紫竹而得名。有的地方又称她为“水月观音”、“俏观音”,并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东方美神”等称呼。虽然在称呼上,因为人们的欣赏不同而各有侧重点,但这风流观音的塑像却真是精美无比。 观音的雕像高3米,整体呈淡紫色,是一座摩岩半镂空像。塑像中的观音悬坐在一突出的岩石峭壁上,背倚浮雕紫色竹节和柳枝净瓶,头戴繁密贴金天冠,身佩璎珞,露臂袒胸,一只腿曲腿踩于莲台,另一只腿自然下垂踏于莲花蕊上。整体看起来,协调、丰满、秀美,既显体态婀娜,温柔娴静,又极富潇洒倜傥、俏丽活泼之态;衣裙线条流畅、飘逸,颇有动感;面部及裸露的胳臂浑圆、细腻,很有质感。 观音位于距县城约五十公里的石羊填鼎新乡,一座名叫塔子山的半山腰上,据说总有偷盗者打她的主意,因此她的周围如篱笆般地修了一个大大的铁笼子。关在笼子里的观音,恐怕这也是一种特别了,一种有些无奈的特别。这是几年前我去欣赏她的时候看到的情景,又是几年过去了,或许她的周围又该有了不少变化吧,但愿不要变得面目全非! 据说此观音的独特造型,缘由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据传当年有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自幼父母双亡,举目无亲,只好独自一个人到处流浪,靠乞讨和野菜为生。有一天这小女孩来到了这里,有一孤寡老婆子,一辈子行善拜佛,人们叫她谢佛婆。谢佛婆见小女孩可怜,便收养了她。因为小女孩太小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只见她随手拿着一节打狗用的紫竹,于是便唤她为紫竹姑娘。紫竹姑娘在此落户以后,非常勤快、董事、吃苦耐劳,对众乡亲也是礼貌周到,非常受大家的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大十八变,紫竹姑娘也出落成得像一朵鲜花似的,更是成了山村的一道美丽风景。 因为佛婆信佛,紫竹就常陪佛婆去庙会。一次,母女俩去赶庙会,庙子里突然起了火,紫竹把谢佛婆从火中背出来。又听到火场里还有一个女孩在喊救命,紫竹不顾自己安危,冲进大火中救出了女孩,她却被烧垮的庙壁堵在火中,幸好有一个专门塑造菩萨像的石匠伏二郎赶来把她救出来,但她的眼睛被大火烧瞎了,周身也起了水泡。谢佛婆为女儿伤心极了,她向观音菩萨祈求救助。观音菩萨知道了,变成一个漂亮尼姑将紫竹双眼和周身烧伤治好。母女俩感谢观世音菩萨救了难,就决心要塑一个观音菩萨来供奉。于是请来石匠伏二郎塑像。 伏二郎是邻村里的一个小伙,从小跟师学石雕,学得一门好手艺,人又真诚善良,一心向佛,所以专门雕刻佛像,并立志要雕刻出最精美的菩萨塑像来。伏二郎接到佛婆的请求后非常高兴,但内心又很苦恼,因为他一直为心目中的雕像造型拿不定主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了艺术的苦恼期。这天,在苦恼之中,他便信步来到了田野,在田野中便碰见了正在地里干活的紫竹姑娘。或许是上天的意愿吧,这时,天突然就下起了大雨,周围没有地方躲雨,伏二郎便和紫竹姑娘,跑进了远处一个岩崖下躲雨,因为被大雨淋湿了衣服,紫竹姑娘便脱下外衣将水拧干,紫竹姑娘脱下外衣拧水的情景像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顿时让伏二郎惊呆了,小伙子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然不费工呀!这就是他寻觅苦恼了很久,心目中一直在寻找的塑像造型呀!于是,伏二郎终于几经周折,雕刻出了这幅举世闻名的紫竹观音。 紫竹观音便这样留在了家乡的岩石上,并受到了历朝历代众多父老乡亲的敬仰和崇拜,尤如一珍贵的奇葩,放射出绚丽的光彩,成为以“石刻之乡”著称的家乡安岳石刻之极品。 来源:https://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53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