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鹦07晋级赛]山城子诗生活日记(2007-10-6)

作者:山城子

时间:2007-10-08 周一, 下午10:55

2007-10-6 周六 八月二十六 晴间多云

【诗记】

《补记出门之后》(一组)

3日下午:<鸡爪子酒>

不是鸡尾酒

是鸡爪子酒

不是鸡爪子

是长在树上的鸡爪子形状

树味浓浓的甜

大力从家里带来

大力是二女儿也是二女婿的同学

二女婿今晚火锅同学六家三桌

新艺厂的火锅城

假日里爆满

都露着白牙热热闹闹

红晕罩脸

4日上午:<乐在秋天>

云白天蓝

人工景点

门楣大书“新艺公园”

举叶湖水残荷

垂闲回廊柳丝

卧波长虹二十三孔弧线

错落楼阁几许古香古色

欢迎大女婿手中数码

欢迎两个女儿

与我陪着老伴

频频镜头里

或摄竹成海

或远衔群山

或映碧红花

或石狮眷恋

一会儿是单出头

一会儿是二人转

一会儿是小品

远远近近拍者如是变换

把人装进风景

把乐送给秋天

车回电脑放出一百余幅

彩印了老伴的单独舒畅

和她靠我肩的开心瞬间

美韵无穷

看我俩背靠背石凳之上

默默怡然

4日下午:<亲家摆宴>

亲家说他开始走进电脑了

二十万字书稿还没打完

计划年底上网

老骥伏枥欲办网站

欣然中二十几个菜肴挤上特号圆桌

他三代十一口又加了我们热闹非凡

晚辈们手机无序拍录

最可爱幸福是四岁的甜甜

各就各位亲家开了他自酿的葡萄酒

干红比不了这淡甜微酸

杯响频频亲不过儿女宗亲

拒绝商品社会浸染…地北天南

(上午记)

【诗话】

研讨会:星子——山城子对话

星子:

你问的 “日出如华彩绚丽”这个很有特点的句子。理解就是承接上句中的“深红色,”而比喻。恢复成一般的表达应是“深红色,”“如日出时绚丽的华彩”,为什么要特点成这样的句子呢?同样的情形还有“凄冷如披露的新闻. ”。我很想知道你行文时,何以就这样处理出了好句子?

理解应该是我梦见小女孩深红色,,,日出的绚丽,枫叶的灿烂... 不仅仅指色彩,可以有更多含义...如果恢复成你的建议,就局限了...

凄冷如披露的新闻...因为我想很自然地引出和暗示事件在来临的春天,经过了人们一冬的搜寻以及幻想她还能生存...破灭了....本来春天应该是美好的,温暖的,但来临的春天很冷.... 另外也是上下文的自然过渡...

所以这样处理...(07-10-6)

山城子:

我说的——恢复成一般的表达应是“深红色,”“如日出时绚丽的华彩”——说的是不出新的表达,大体应当这样。

我问的——为什么要特点成这样的句子呢?——是问你这不同于一般的出新句是怎样想起来的。

你说——如果恢复成你的建议,就局限了... ——我没有建议,我在任何文章中都不会建议诗人不要出新,而是极力推崇出新,所以提出这两个句子(同样的情形还有“凄冷如披露的新闻. ”)请教,还是推崇出新的思路使然。

看了你的解答,让我体会到句子的出新,完全是表达的需要,如你所说的“不仅仅指色彩,可以有更多含义”所以才出新成“日出如华彩绚丽”。大致一样的原因,你又出新了“凄冷如披露的新闻”。你从构思上确切地说明白了句子创新的原因。

我作为学写诗歌读者,却喜欢从语言修辞上探求创新的技法。因为前几天我在白沙的诗集中,也读过同样的新颖句子,并进行了探求,不妨引于下:

请看这句:“小别的湖面 今夜/ 明晰如我 恬静如我”(《不是为了告别》)。

或说,这不就是一般的比喻嘛。且慢!我觉得可是不一般。

比喻修辞格是用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那么谁熟悉“我”的明晰,“我”的恬静呢?通常我们更熟悉无风湖面的恬静和明晰,波澜不惊呀!所以通常应是“今夜 我(思绪)的明晰,我(心情)的恬静,一如波澜不惊的湖面”。但,这样的表达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就远远不如原句了。

逆向思维是创新的手法之一。白沙这里就是逆向思维,竟将喻体与本体颠倒安排,于是一个美句就诞生了。

我们知道比喻可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那末这个比喻虽然用了喻词“如”,也不能算作明喻,因为它另有“颠倒”的明显特征,所以可以叫作“反喻”格。

——你的这两个句子,也可以归入“反喻”格。我是欣喜于现代汉诗的发展,必将极大促进汉语修辞的发展。因为诗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文学体裁,其对语言发展的贡献,不仅已经辉煌了过去,它也一定会辉煌现在和未来。而包括你在内的一切于作品中大胆创新语言的诗人,都功不可没!不是吗?

(07-10-6)

【纪事】

留帖于“酷我”星子发表的个人相照:

生活照感觉很近

就像天天碰面的邻人

或一个办公室

活泼开朗的同事

艺术照有点陌生

陌生标志着艺术出新

出新感觉才更美丽

诗人就变成了美神

发表人: 山城子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来源:https://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5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