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彩虹鹦07晋级赛] +永远不要拒绝有求于你的人 作者:西北平原 时间:2007-9-11 周二, 上午10:05 我曾经最对不起有两个人。 一个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就结识的朋友,他姓谢,长我几岁。因为他比我参加工作早,又喜欢舞文弄墨,我上学时就读过他在当地一份文学杂志上发表的诗歌,所以对他相当的佩服。后来参加工作,与他同处一城,我们不但成为了朋友,还一起办过哪个年代最激动人心的诗社,开过文学pate。再后来,他离开家乡调去了千里之外,与无法调来家乡的妻儿团聚。时光荏苒,尽管很少再联系,但是他辞去银行的职务做了律师,又上了复旦大学,毕业后又与妻子离婚,等等,这些事我都道听途说过。 有年夏天,我遇到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说谢前段日子找过他,借了300块钱,“好像混的特差.”他不无慨叹地说.我听了,就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没几天,谢果然打电话找我,说要和我见一面.我怕他借钱,就撒个谎拒绝了。再后来,他又好几次打电话找我,但无论是说要见面,还是请我吃饭,我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因为这期间,我又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个名叫“谢某某”的人涉嫌盗窃文物,被公安机关抓获正在查处云云。当我确认这个“谢某某”果真就是他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怒,我的朋友里怎能有一个“罪犯”呢?我决定与他彻底绝交! 大约过了两年的光景,我无意间在一家新出版的法制月刊上,读到一篇长篇纪实。主人公竟然就是“谢某某”。报道说原来他“涉嫌盗窃文物”是被冤枉的。虽然因此丢了工作和家庭,但经过几年的上访和申诉,他终于平反,还获得了国家赔偿……我的脑袋嗡地一下子就蒙了!要知道,我就是这家杂志的特约记者啊!想起当初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来找我,我却避而不见,真是后悔莫及呀! 另外一位朋友与我同龄,姓许。当年我在小城工作时,他没有正当职业,也不会生活,30好几了一直打光棍,是我家的常客,有时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我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希望.终于有一天,当他再次来我家时,我毫不客气地连门都没让进,只给了50元打发他走,决计不再与他交往。 十几年一晃而过,万万没想到在这座城市我会和他不期而遇。他显然很惊喜“他乡遇故知”,我虽然惊讶,但见他除了面相显老外,其他一点也没改变,知道他混得不怎么样,就寒暄了几句匆匆告辞。不久后的一天,我与老婆在一家超市又遇到了他。我也只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在自己生活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甚至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时,根本就无法体会人们常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当自己不慎掉入命运的低谷,不得不向别人伸手求援时,才会真正地品尝到生活的本来滋味。这几年我和我的家连遭厄运,不幸的不仅仅是因为官司缠身,而且经济陷入了困顿,常常弄到“家无隔夜粮”的窘迫地步。为了活下去和尽快翻身,我几乎求遍了亲戚、朋友甚至熟人。尽管我总想着待自己翻身后,一定要加倍厚报他们,但除了个别朋友确实给于现实的帮助外,有些人非但不帮,还背地里传言告戒朋友说我到处“要钱”,我几乎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有一天,我实在无处求助,就瞒着老婆打电话给正在一家报社送报的许,直接讲了自己的窘迫,他二话没说当即找人凑了200元钱送来。我老婆直纳闷,亲戚朋友现在连电话都愿不接,怎么还有人把钱送到上门来?过了几天,他又把自己刚发的一个月工资的一半拿来,说:“实在不好意思,我只有这点能力,帮不了你大忙。”他的话让我不仅仅是感动,而且是羞愧! 生活告戒我们,一个人无论穷也好,富也罢,背时也好,发达也罢,永远都不要歧视有求于你的人。对有求于你的亲友,如果有能力的话不妨帮他一把,也算是积德行善;如果确实无力帮助,或者不愿意帮甚至认为他不值得帮助,那么也不要狗眼看人低,更不要刻薄到落井下石的地步。人生多蹇,世事无常,更何况老话说的好“风水轮流转”,30年河东,30年河西.人这一辈子,什么事都有可能遇到,因此切记做人要厚道,看人更要长远。 来源:https://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8035 |
|